在跨入核武器时代的短短30年内,人类拥有的单体武器所能释放的威力呈指数级上升,1961年10月,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炸弹,前苏联“沙皇”爆炸测试成功,威力为5000万吨TNT,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所有炸弹总量的十倍!
(资料图)
核武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威力,如在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小男孩”,投弹43秒后就爆炸,爆炸影响范围12千米,世界上那些投放炸弹的飞机是怎样逃脱爆炸范围的呢?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大量美军战死在太平洋之上,为了早日解决这场战争,进攻敌人的“大本营”是最优选择。
可根据美军估测,日军的顽强抵抗下进攻日本本会造成170万-400万名美军阵亡,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与此同时,及日本的地理角度使得整个日本列岛几乎没有适合的登陆地点让美军登陆。
空袭成了最优选择,可1944年之后,美军对日本本体的空袭虽然造成了8万人的死亡,可是效果十分有限,需要一种更大威力的炸弹来震慑日本,就这样美国进行的曼哈顿计划进入了视线当中。
1945年8月2日,位于关岛的美军司令部发出机密指令,命令下属的混合飞行大队执行一项机密的投放任务。
在连续多日的投弹训练后,1945年8月6日,美军一架B-29轰炸机起飞,在得到观测机的报告后,飞向了日本广岛上空。
上午的8时15分,飞机在高度9632米的地方,原子弹被自动投下,43秒后,原子弹在广岛上空580米处成功爆炸,爆炸中心的速度超过了音速达到了每秒440米,相当于12级台风的10倍,而飞机的飞行速度仅仅为每秒158米。
原子弹扔出去简单,可投放炸弹B-29轰炸机是如何超音速的风和冲击波扩散中返回的呢?
在原子弹爆炸后,威胁主要来自早期爆炸的冲击波、光辐射等,也就是说:
只要能让飞机在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到来之前,逃离安全范围就能够最大可能地保证安全。
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与炸弹的飞行方向相反,在物理中我们学到过,飞机在投弹后,炸弹并不是直线下降的,而是会拥有一个与飞机相同的初始速度,向前飞行。
在投弹后的B-29轰炸机马上进行掉头,并且加速返回。可是高速下的飞机就和汽车一样,转弯太急很容易发生事故,而转的角度太小则浪费了逃逸时间,在美军的计算后,155度转向是一个最佳合适点。
在转向155度后的B-29轰炸机,为了获得更快的速度,拉开水平距离,也采用了俯冲的方式拉开水平距离。
最终,投放小男孩的B-29轰炸机虽然达到了安全距离,可还是被原子弹爆炸地冲击波波及,整个机身产生了强烈的震动。
由于此次的原子弹爆炸威力“较小”,仅仅只有15000吨TNT当量,此后,世界各国在更大当量的空爆核试验的过程中,都利用更多的办法来保证投弹飞机的安全。
中国及国外的更大当量的核试验
我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的时候,使用的是放置在102米的爆炸塔上进行实验,而第一次氢弹则使用了空投。
1967年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上空爆炸,爆炸当量为300万吨TNT,投放工作由轰—6甲运载投下,为了保证机组安全,爆炸实验时在氢弹上使用了降落伞,让氢弹缓慢下落到距离地面2900米的地方才爆炸,此时的机组已经加速到达了安全范围。
在氢弹试验成功之后,除掉预留大量时间的“试验”爆炸外,也进行过战术层面热核武器空投试验,如轰-5投放原子弹、强-5攻击机甩投氢弹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强-5攻击机甩投氢弹。
我国为了针对敌军合成兵种集团实施快速核武器突袭,利用核武器的爆炸威力实施歼灭性打击,设计了“狂飙一号”战术氢弹,由强-5攻击机快速突防后,用甩投的方式将氢弹投下氢弹后快速返回。
甩投的方式让氢弹具有更快的初始速度,当然,为了安全起见,强-5攻击机投放的战术氢弹上依然使用了降落伞预留了返航时间。
国外投放的氢弹也几乎使用了降落伞,如上面提到苏联制造的“沙皇”氢弹,这是人类至今引爆过的所有炸弹中,体积、重量和威力最大的炸弹。
“沙皇”氢弹爆炸后产生的火球范围达到了恐怖的4500米,能够在1000公里外看到。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宽40公里,高64公里(珠穆朗玛峰7倍高度),产生的热风能够在170公里外让人烧伤,爆炸产生的闪光能甚至能让220公里以外的人产生白内障或者失明,如果投放在北京,则爆炸带来的冲击波会让北京和周边区域会从地球直接消失。
为了执行这一次试爆任务,前苏联改装了图-95轰炸机,并在外表涂上了白色的反光涂料以免机组人员受伤。
沙皇氢弹
投放的预定高度是10500米,氢弹上带有降落伞,在188秒后由气压感测器在4200米的高度自动引爆,此时飞机已经到了预定的45公里外。
看到这里,有人会好奇——
这样威力巨大的炸弹,为什么很多国家坚持使用飞机空投,而不是利用导弹或者放在地面上炸呢?
核武器飞机空投
核武器试验使用飞机空投的理由只有一个:验证爆炸威力。
我们能在一些纪录片中看到,在核武器试验的时候,会在试验场周围放置一些无人的建筑物或者兵器来验证爆炸的威力,而核弹对于物体的主要破坏力是来自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大多数核武器在爆炸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风压,这个风压形成冲击波摧毁沿途的物体,而这个冲击波在空中爆炸的时候会对地面产生反射,这个反射出来的冲击波威力比本身的爆炸威力强很多。
为了最大范围地摧毁目标,核武器在空中爆炸时产生的破坏力是最大的,与此同时,针对需要摧毁物体的不同,适用的爆炸高度也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之上,有条件的国家几乎都使用了“空爆”的方式。
而现有资料中几乎都使用飞机伞降投弹是因为——当时的导弹技术达不到。
早些年核试验高峰的时候,各个国家的弹道导弹技术还未成熟,弹道导弹的精度偏差较大,无法达到试验的精确要求(如爆炸高度、位置)只能使用飞机投放,而在弹道导弹技术成熟之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已经实行,也就无法进行更加精确和安全的弹道导弹核爆试验了。
结语
核武器在极具破坏性的威力下,作为一个国家国力和武力威慑的象征。
我国虽然发展了核武器,可是在我国的核武器声明中指出:
我国发展核武器在保卫中国和平的同时,最终目标是向着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迈进,为了永远消除笼罩在人类头顶的核战争危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