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品和用户无法产生消费共鸣,欧洲市场对插混车辆的抵触情绪比想象中的更明显一些。
(资料图片)
欧洲市场销量数据显示,3月份燃油车销量达到53万台,纯电动车销量22万台,插混车型销量只有可怜的9.9万台,插电混动车辆的市场销量占比只有可怜的11%。
人们不认为插电混合车辆是电动车,这种技术路线产品是不符合节能减排需求的,因为充电更贵、油费便宜的原因,欧洲大量车型选择不充电,有的车主可能两天才充一次电,其实插电混动车辆是内燃机工作模式。
他们认为这种插电混动车辆是换取政策补贴的产品,所以当地并不认可。
为了保证更好的电动化发展路径,最近一部分欧洲市场推出了一项新的政策,定价低于4.7万欧元、重量低于2.4吨的电动车能够额外获得5000欧元的补贴。
这样的做法,某种意义上是劝退“中国品牌”,一部分中国品牌电动车的定价轻轻松松超过5万欧元,这种补贴机制的出现能够很好的推动欧洲当地电动车企业的发展。
之所以有这种补贴机制产生,是因为电动化转型对于欧洲市场来说是一剂毒药,虽然电动化转型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蜜饯,但对方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欧洲企业这两年因为电动化的冲击,在中国市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排挤。
大众、雪铁龙、标致、雷诺日产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停滞不前,燃油车市场份额被挤压严重,同时电动化的发展速度非常慢。
欧洲企业的发展动力,是传统技术沉淀带来的技术壁垒、供应链推动,成熟的制造业受到了史前的冲击,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冲击,不是所有企业都和中国品牌一样拥有非常高的转型效率。
中国消费者认为非常出色的东西,欧洲消费者无法接受,而欧洲优秀的燃油车在中国市场显得水土不服,非常明显的就是雪铁龙、标致这种欧洲市场非常认可的产品,到了中国市场被排挤到边缘。
电动化的转型给了中国市场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借助这个机会过去两年也进行了高效率渗透,尤其是电动化产品这两年在欧洲市场拥有不错的销量表现,并且一部分车型“开始赚外汇”,比亚迪唐、蔚来ES8、长城摩卡等车型的定价远远超过国内,在欧洲的高定价还获得了不错的初步销量。
欧洲汽车文化过去并没有遇到过这种冲击,电动化的转型带来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 设计、豪华、氛围、科技以及驾驶体验感,欧洲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对于他们来说,BBA的价值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高,但BBA的产品老成一派,新晋的中国产品用完全不同的体验感冲击传统高端车市场,这是他们接受不了的。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大的颠覆者,特斯拉才是欧洲汽车工业的推翻者,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冠军车型是Model Y,远远领跑其它车型,也是TOP20热销车型里唯一的一台电动车。
这说明欧洲消费市场强烈认可特斯拉,之所以有如此销量,一方面是特斯拉定价更低,只有4、5万欧元,另一方面特斯拉在欧洲拥有强大的生产基地。
在更认为EV而不是插电混动车辆的背景下,特斯拉自然而然成为了行业第一选择, 这其实更进一步说明了欧洲汽车产业正在遭受电动化的猛烈炮击,这个中国企业视为弯道超车路线的新方向,正在颠覆欧洲汽车工业。
标签: